首页 >> 展览 >> 湖北省暨武汉机械工程学会75周年庆典暨“绿色制造 智能赋能”学术报告会在武汉召开
湖北省暨武汉机械工程学会75周年庆典暨“绿色制造 智能赋能”学术报告会在武汉召开
作者: 秘书处 发表时间: 2022-09-18

  9月17日上午,由中国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湖北省暨武汉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湖北工业大学、现代制造质量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丁汉院士智能制造科普工作室承办,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湖北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联盟、湖北省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协办的湖北省暨武汉机械工程学会75周年庆典暨湖北工业大学70周年校庆“绿色制造 智能赋能”学术报告会在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市科协主席、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兵器首席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毛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丁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严新平,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戴建生,湖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周德文,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德富,武汉轻工大学校长董仕节,湖北开放大学校长钟毓宁,湖北文理学院校长张彦铎,湖北省科协副主席王新云,武汉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等出席会议,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彭育园主持开幕式,刘德富、毛明、周德文、严新平先后致辞。

  75年来,湖北省暨武汉机械工程学会见证了无数科技工作者把“奋斗”刻在骨子里、自强不息,见证了一批批业界同仁在机械科技领域不懈努力、开疆拓土、锐意进取,见证了高校院所机械相关学科改革创新,见证了湖北制造业厚积薄发、稳扎稳打、奋力崛起。

  刘德富致辞表示,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为加快推进机械工程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今年该校专门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产品质量统计装备等领域的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投入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今天的会议既是湖北省与武汉机械工程学会的一次盛会,也是该校学习行业动态、拓展合作交流的一次重要契机。作为学会的副理事长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将一如既往的为学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毛明致辞表示,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区域性机械工程学术组织。湖北省的广大机械科技工作者牢记“联络机械工程同志,研究机械工程学术,发展机械工程事业”的初心、使命,75年来广泛团结广大机械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会活动,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智库建设、教育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颇有建树,今后希望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促进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和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德文致辞说,省机械工程学会作为联络机械工程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推进我省机械科技事业发展的重任。近年来充分发挥平台枢纽和智力密集优势,举办高端学术论坛、院士科普讲堂等一系列引领产业发展、推动行业进步的亮点活动,瞄准科技前沿,激发创造活力,倡导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发挥咨政建言和服务决策的重要作用,为科协联络机械领域科技工作者搭建起坚实的桥梁。他表示,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真诚希望学会把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反映给省科协,提供好的建议,共同努力,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起来,奋发图强、努力工作。

  严新平院士在致辞中表达了他的三点感谢。第一要感谢学会会员,只有热情的学会会员积极参与学会工作,学会事业才能不断发展;第二特别感谢历届学会领导,团结奋斗,积累沉淀,让学会取得今天的成就;第三要特别感谢各级领导和学会的支持、关心、帮助和指导。严新平表示,学会的工作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学术性,才能够使学会团结一批真正从事机械工程学科的志士,发挥出平台、桥梁、纽带的作用。

  会上,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朱永平宣读并颁发了“学会终身成就奖”、“先进专业委员会”、“学会特别贡献奖”、“先进学会工作者”等。

  随后,李德仁,毛明、戴建生分别以《基于天地互联网的智能遥感卫星》、《制造业如何加强数字化思维》和《可重构机器人推动智能制造与可重构制造》为主题做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电子工程专家丁汉主持。

  本次活动在央视频、科普中国、大观视频云和大洋融云直播,由武汉科技报支持,网络直播观看量为170万人次。

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丁汉主持学术报告会

李德仁院士:构建空天互联网的对地观测脑

  在《基于天地互联网的智能遥感卫星》报告中,李德仁主要介绍了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发展目标与线路图以及应用前景,提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脑的概念、内涵、关键技术和初级应用,并以武汉大学牵头研制的首颗多模智能光学遥感卫星珞珈三号01星为例,展望万物互联时代下的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他表示,在万物互联时代,要抓紧建设通导遥一体化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PNTRC)系统,基于天地云,在轨处理和人工智能,可构建空天互联网的对地观测脑。其中珞珈三号作为天地互联网上的第一颗多模智能光学遥感卫星,将实现卫星遥感从B2B、B2G到B2C、我们期待今年它的成功发射和它的后续卫星“东方慧眼”,努力推进我国商业遥感卫星的创新发展。

毛明院士:以数据逐渐取代流程来驱动工作

  毛明在《制造业如何加强数字化思维》报告中从什么是数字化思维及数字化思维在智能化中的应用介绍了他对制造业的想法和体会。毛明说,人类社会正处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数字化思维是指一切皆可数字化,一切业务通过数字化可以提高效率,数字化跨界属性是创新的有效方法。数字化具有显性、唯一性的特征,具有开放、透明、流动、共享的基因,特别能促进跨界融合。数字化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和前提,而信息化、智能化是数字化的目的和归宿。数字化过程产生的数据、软件以及知识是重要资产,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提高数据资产收益的高效方式。他表示,制造业数字思维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制造业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售后服务的全寿命过程,从企业运营中人机料法环的全维度,从用户、企业、供应链、社会等利益相关方的全价值链进行改造、升级、转型,并注重积累、传承、发展。制造业如何强化数字化思维?就是把一切数字化,以数据逐渐取代流程来驱动工作。具有开发、利用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工具即软件的能力,强化利用万物互联赋予我们协同、共建、共享信息的思维。记住数据、知识是每天都在像生命一样进化的资产和孪生体。

戴建生院士:机器人软件比硬件更为重要

  戴建生在做《可重构机器人推动智能制造与可重构制造》学术报告中展望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实现极大拓展。软硬融合、虚实融合和人机融合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三大趋势。戴建生表示,机器人软件比硬件更为重要。机器人除了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还需要发展与完善机构智能,从而可以实现更为智能的操作。必须重视以软件形态为主的机器人,特别是知识机器人和虚实互动的平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同时要重视人、机器和机器人这三者如何有机融合。他提出,智能机器人未来将在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协同装配,探月机器人等空间机器人,用于海洋辅助、打捞、水下探测等的海洋机器人,应用于恶劣环境下科技考察的科研机器人,如疫情应急防控机器人、助力机器人的医疗机器人,脑机接口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等领域发展。

友情链接: